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6大健康险企年报透视 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公司直销

2020-05-14 15:21:39 来源:慧保天下

2019年,健康险以同比30%的增速,成为寿险、财险、意外险等大类险种中增长最快的业务类型,同一年,国内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和谐健康尚未披露年报,除外)合计实现保费收入416.51亿元,同比增长近71%,也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专业保险公司类型。

健康险的时代到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时代也到了。

在过去消费者风险保障意识不足的漫漫岁月中,专业健康险公司曾长期跟风寿险公司,最显而易见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勃兴的2012-2017年,很多专业健康险公司也都通过发展中短存续期护理险,变相发展储蓄型业务,丧失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专业性,彼时的“专业”二字不是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种身份的桎梏。

彻底改变专业健康险公司经营逻辑的,是监管部门“保险姓保”的强力引导,但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风险保障的意识,保障型产品的春天来临,专业健康险公司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2019年,还仅仅是个开始。

01

健康险迎黄金时代?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增超70%,一季度健康险保费逆势增长20%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犹如平地一声炸雷席卷整个社会,在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消费者需求心理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移动互联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等等,无不深刻影响各行各业。

就保险业而言,传统的线下展业活动受阻,线上成为竞争的主战场。疫情之下,人们的健康风险保障意识被迅速激活,健康险成为最受追捧的对象。2020年第一季度,在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仅增2.29%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保持超过20%的增速,可谓“惊艳”。

当然,疫情之外,最重要因素,还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来的风险保障意识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爆发之前,健康险已经持续数年高速增长,2017-2019年,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89.5亿元、5448.1亿元、70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24%、29.7%。

在这种态势下,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也迎来大发展。仅以2019年数据为例,截至目前,除和谐健康尚未披露2019年年报外,其余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6.51亿元,同比增长近71%,远远高于保险业整体保费收入同比增速。

净利润表现也颇“惊艳”,数据显示,这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年合计实现净利润4.4亿元,相较2018年增加14亿元。除成立时间较短的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尚未实现盈利外,其余5家皆在2019年实现盈利。

2004年,原保监会批准人保健康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以来,十多年间市场上共设立了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但长期以来,专业健康险公司与寿险公司并没有体现出绝对的差异性,专业健康险公司一度也走上了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但现在,专业健康险公司显然迎来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时代。

02

专业健康险公司2019各显其能:人保健康仅赚0.34亿元,昆仑健康ROE高达38%

在健康险高速增长的2019年,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可谓各显其能:

从保险业务收入看,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合计保险业务收入416.51亿元,同比增长70.89%。其中人保健康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224.23亿元,同比增长51.53%,为6家公司中规模最大,远超第二名平安健康的92.85亿元。太保安联健康保险业务收入46.76亿元,同比增长72.1%,排名第三。昆仑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89%,以33.8亿元排名第四。

相较于前4家公司而言,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规模较小,分别以18.19亿元和0.68亿元排名后两位,其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近2.5倍,最年轻的瑞华健康保险业收入下滑9.33%,也是唯一一家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健康险公司。

从净利润看,背靠中国平安的平安健康在2019年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181.9%,在专业健康险公司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

昆仑健康则成功扭亏为盈,以1.34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9亿元。这样成绩的取得对于昆仑健康而言,显得殊为不易——对于昆仑健康而言,2019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年中,股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80后”新任董事长林乐任职资格也于7月获得批准,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治理结构、新的管理班子也给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昆仑健康累计亏损5.03亿元,但在新董事长上任后的第四季度,其实现净利润6.38亿元,一举填平了前三季度亏损并实现盈利。

具体来看,昆仑健康之所以能借势翻身,主要得益于其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发力,在负债端降本增效,资产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19年实现投资收益11.59亿元,较2018年的-1.11亿元增长12.7亿元,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架构全面调整、优秀干部破格提拔、产品形态重新梳理,实施中后台业务全面整合和精细化管理,强练内功的昆仑健康终于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净利润排名第三的是人保健康,虽然其业务规模最大,但净利润仅有0.34亿元,这或与其承接大量政保业务有关。

太保安联健康2019年净利润0.07亿元,排名第五,虽然刚刚盈利,但却是其成立五年后的首度扭亏。

剩余两家公司复星联合和瑞华健康则因成立时间不长,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幅度都有所收窄。2019年复星联合健康净亏损0.39亿元,同比收窄55.2%;瑞华健康亏损1.02亿元,较2018年度减亏0.22亿元。

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ROE(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着一家公司的真实的投资价值——从ROE角度看,2019年昆仑健康ROR高达38%,比平安健康还要高出16个百分点。人保健康和太保安联健康则因净利润过低,ROE不足1%。

03

直面未来,太保安联、平安健康等集团化协作,昆仑健康强调信息化建设

毫无疑问,大健康产业已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更将达16万亿。

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纷纷押注,布局康养产业、推出各类健康险产品,试图在万亿市场的大蛋糕下分得一杯羹。

新冠疫情,成为刺激健康险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近期,天风证券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健康险深度为0.71%、密度为505元/人,相较于美国(2013年健康险密度即达到16800元/人)、德国(健康险密度3071元/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客户对寿险产品的购买需求已强劲增长,但购买能力略有不足,健康险因件均更低、保障属性更强,预计线下展业完全恢复后,将率先迎来反弹。

从这个角度来看,属于健康险,尤其是属于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各专业健康险公司将如何把握机遇,也势必成为未来一大看点。

不同的股东背景往往能带来不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对保险公司业务模式有着决定性影响。人保健康、太保安联、平安健康背靠大型保险集团,天然有着与兄弟公司协同作战的优势。年报显示,2019年,太保安联通过与太保产寿险分保业务合作,实现分保费收入43.22亿元,远超自营渠道的3.55亿元。平安健康的前五大险种也均为其他兼业代理,而在2018年,其前五大险种中仍有3款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公司直销。

复星国际作为民营跨国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房地产、零售服务业等,全产业链的布局或将为复星联合健康提供支持。

昆仑健康,没有背靠大型保险集团,选择的是直接提升自身服务效率的方式。据悉,其目前的整体规划是以大健康管理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体系为支撑,走出一条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22年,希望实现以信息化为引擎,以大健康服务为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取得长足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2019取得不俗业绩,但其在整个健康险市场占比仅为6.69%,市场份额依然较低,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而无论是《健康中国2030》要求“到203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显著提高”,还是银保监会提出“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也都对健康险未来寄予厚望,疫情下健康保障需求爆发,叠加政策红利,未来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将如何抉择,值得长期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