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宅经济”行稳致远 为市场注入活力
2020-03-25 10:17:33 来源:人民日报
“宅经济”是商家依托互联网提供新供给的一种积极探索。要解决“宅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疫情期间,“宅经济”快速升温,电商、外卖等线上平台订单量火爆,以往一些在线下提供的实物和服务消费,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线上销售。有的购物中心把复工复产搬到网上,开启“云逛街”;有的销售商和中介机构把看车、看房等搬到网上,通过“云带看”开展预定销售服务;有的教育机构把课程搬到网上,在“云课堂”里帮消费者“充电”……“宅经济”催生的新型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新增长点。
“宅经济”走热,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疫情期间,居民外出减少,汽车、家具、建材、家电、住宿、餐饮等行业和业态的销售和客流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网上生鲜、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逆势发展,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大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事实上,“宅经济”并不是疫情期间的产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归根结底,“宅经济”是中国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商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新供给的一种积极探索。这些前期尝试不仅为“宅经济”在疫情期间的走热打下基础,也说明“宅经济”有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支撑,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下,“宅经济”虽然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比如,疫情期间,一些公司在利用“云办公”软件时发现,有的远程办公软件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经常出现掉线、杂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线上会议的效果;一些学生家长在帮助孩子使用线上教育软件时发现,一些课程制作不够用心,只是把线下教学简单地搬到线上,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一些消费者在参加商场的“直播销售”服务时发现流程繁琐,影响了购买体验……只有解决好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宅经济”才能行稳致远,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