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旷视科技赴港IPO 三问AI独角兽

2019-08-27 14:17:53 来源: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日前,人工智能独角兽、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由此,今年5月投资人撤出的疑云终于消散,准备赴港IPO的旷视科技考虑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由清华大学“姚班”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成立。印奇在公开信里写到:“通过八年实践,坚定的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我们的愿景是构建连结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如果旷视科技冲击IPO成功,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第一股。

为什么执意要AI第一股?

“上市是肯定的,我们希望我们是第一个。”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早早在2017年就裸露了冲击AI第一股的野心。彼时旷视科技完成4.6亿美元的C轮融资,是当年人工智能赛道单笔融资冠,一时风光无两。

2018年开始,媒体频繁传出旷视即将美股上市的传闻,不过后来传闻风向转至港股谋求上市。这段时间的旷视科技十分静默,连2018年7月D轮融资6亿美元的消息并没有对外公布。相比之下,AI四小龙中的剩余三家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融资消息纷至沓来,商汤科技估值更是抬高至60亿。

根据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规定“同股不同权”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达到400亿港元,约合50亿美元。于是旷视科技5月公布获得7.5亿美元D轮第二阶段融资后,估值达40亿美金,接近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要求。

今年以来旷视科技港股上市意愿十分强烈,曾有媒体报道显示,旷视科技频繁人员架构调整,某些创收部门甚至下达300%的KPI要求。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曾经表露过CV(计算机视觉)企业上市面临的难题,许多商业模式目前尚未能通过达到规模性收入以被证明,融资过快会面临二级市场是否买单的考验。

这一问题,旷视科技被限定时间作答,长达8年时间频繁的融资与扩张之后,曾经的头号位置不仅面临商汤科技的超越,云从科技、云图科技步步紧逼。IDC相关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规模达7.5亿美元。其中,商汤科技占比最高,市场份额达23%;其次是旷视科技,市场份额为20.6%。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分别位列三四位。

“对于旷视科技,诉求无非两点,基于公司层面,AI第一股有利于将应用场景进口扩大,建成有护城河的科技巨头。基于股东层面,将原始股东的投资尽快变现。”券商人士钟秀(应采访者要求化名)表示,今年有机会上市对于投资者利益的是较大的保障。

根据IT桔子人工智能趋势显示,截止8月,融资事件数291起,不及去年717起的一半。对于旷视科技而已,在如今估值很高的情况,再寻找新的投资者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下一轮融资难度加大。

当前,旷视科技股东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创新工场等。蚂蚁金服成为旷视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阿里系系旷视科技最重要的股东。

估值泡沫、落地场景有解?

2018年11月,北京卫视播放了聚焦中关村创业六集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最后一集的落脚点在旷视科技。数年的回顾,看到了旷视科技的数次业务转型。从最初基于人脸追踪的游戏《乌鸦来了》到深耕人脸识别技术,与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合作,实现刷脸支付,切入金融领域和安防领域。

金融、终端、安防,这是当前CV企业的主要耕耘市场,也构成了旷视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不过旷视科技划分方式不同,前两大业务归于个人物联网业务,安防属于城市物联网业务。即使招股书中多次强调个人物联网领域,如2018年发布的国产智能手机中,70%使用了旷视的服务,但是营收十分有限。核心收入来自城市物联网业务,营收从2016年开始占据旷视业务收入一半以上,2016年为53.6%,2018年占比74.1%,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73.2%。

旷视科技虽然业务蒸蒸日上,必须关注到的是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却有所增加,2018年与2019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总收入的22.0%及34.1%。最大客户2017年、2018年与今年上半年,占总收入的8.0%、10.1%及13.2%。五大客户中,前两者均为中国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以政府为主)。

招股书上表明,旷视科技与五大客户维持一至两年的业务关系。

钟秀认为这种结构或暗藏风险。

“对于所有的初创企业来说,核心大客户支持是把双刃剑。正如苹果的扩张带来的国内ODM产业的蓬勃发展。2019年销量的萎靡也让数家上市公司面临巨亏的境地。这就是单一大客户过于集中带来的问题。”钟秀称。

钟秀分析到旷视科技的主要客户一部分来自于政府部门的采购,另一部分集中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富士康、联想、凯德、华润、中信银行等国内各细分领域龙头。但本质上来说,这条赛道太窄,而竞争对手太强,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甩在身后。”

比如四大CV企业的落地重点都在安防行业,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的主营业务存在重合,后者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等均有深入布局。小米、OPPO、vivo不仅是旷视科技的客户,同时也是商汤科技的合作方。阿里巴巴作为旷视核心股东,同时也是商汤的投资者与客户。此外包括其他业务领域人工智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安防领域。

旷视科技在招股书风险里也提到,“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且在多个主要业务领域面对竞争。倘我们未能在现有或日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则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受到重大且不利影响。”

IDC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跟踪》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119亿美元。其中,智慧城市中的安防仍然是最大的应用场景。但是激烈的竞争,占总营收7成以上的城市物联网收入,不仅难有爆发性的增长,同时也很难支撑起旷视科技的40亿美元的高估值。

旷视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Brain++。Brain++为统一底层架构,能够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碎片化需求定制丰富且不断增长的算法组合,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涉及算法、 软件以及设备。旷视科技寻求新的增量市场——供应链物联网,该领域为旷视当前重点耕耘方向,但是目前在营收上未有良好的贡献,今年上半年不到5%。

AI独角兽为何不选择科创板?

今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作为新设立板块,科创板对科创企业的包容度前所未有:允许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允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上市。它对科创企业的拥抱还体现在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未能选择科创板上市,业内人士也表示,是因为旷视科技已经进入境外上市时间表。另一名券商人士王鸣(应采访者要求化名)表示,旷视科技很早按照港股搭建的架构,改回科创板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成本,股东未必也会同意。其次,由于自我造血能力不够,亏损现状对投资者有风险,“按照旷视科技估值与盈利状况,可能冲击科创板没戏”。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披露,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旷视科技分别亏损7.29亿元及52亿元。主要是由于旷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不过,旷视并不认为该组数字能够准确反映公司营收情况,旷视于2018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3220万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3270万元。

“虽然科创板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但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或说持续盈利能力要求比较高。企业可以存在亏损,但报告期内亏损应该是缩减趋势。从旷视科技招股书来看,旷视科技报告期内虽然营收大幅增加,但是(会计角度来说)亏损也是大幅扩大。”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业彬分析到:“ 比如和舰芯片,7月份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除了同业竞争外,原因之一就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被上交所反复追问。”

不过,“上科创板估值并不见得比港股低,旷视科技在科创板可能更受追捧。只是概念上的火热,在监管层面不是第一位的,他们希望企业上市后,能够有平稳的表现,考量估值是否合理。如小米当前股价表现就是监管层不愿意面临情况的代表。而且科创板对亏损企业比较谨慎,报了这么多家,只有医药企业希望大一些。”王鸣如是说道。

目前除了商汤科技三缄其口无上市计划外,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均多方面消息表示将在科创板上市。

但王鸣强调,“包括市场业务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AI独角兽还是没有太经受市场的考验”,企业多数处于发展早期,过早的面对资本的考验,风险往往高于机遇。事实上,“当前科创板完成挂牌的企业,不管是资产还是企业规模,以及未来持续发展能力均相对成熟。”

如港股上市成功,旷视科技将成为继小米和美团之后,第三家同股不同权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小米仍股价不振较发行价腰斩,两天前美团点评才重回发行价。

这对于旷视科技来说并非好消息。

王鸣就认为旷视科技破发的情况可能行比较大。“港股最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估值是否能到40亿美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该人士认为,旷视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反应在盈利水平上。旷视科技2018年营收14.27亿,但是净利润很低,只有3000多万,业务能不能持续扩大增长仍有很大的问号,即便上市之后,仍然存在巨额的资本支出。”

不过钟秀却提供另外的角度,他保守认为旷视科技主承销商高盛,作为目前正在谋求国内高科技行业海外上市保荐龙头,将会保证“首秀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