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同济堂陷上市来最严峻危机 2.7亿采购金去哪儿?

2019-08-13 09:30:25 来源: 时代周报

同济堂(600090.SH)正面临自2016年借壳上市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一份武汉市税务局对企业虚开发票的处罚告知书,首先勾起了外界对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堂”)的关注。随后,同济堂控股股东湖北同济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同济堂控股”)手上的大部分股份先后被司法冻结。

截至目前,同济堂控股持有的33.14%股份被司法冻结,其中32.67%股份处于质押状态。被司法冻结的原因是,同济堂控股跟多位投资方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项目上产生分歧,至于具体是何种分歧,同济堂并未透露。

与此同时,同济堂又被爆出2012年的采购数据异常。公司借壳上市时披露的2012年前五大供应商中,振东制药(300158.SZ)的孙公司位列第一,但在振东制药前后三年财报上的前五大客户中,均未出现与同济堂相关的公司。

同济堂和振东制药的财务数据差异一时难辨谁是谁非,2.74亿元采购金额的去向也值得追究。一位不愿具名的振东制药高层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次采购数据异常并非振东制药方面的问题,但没有透露更多信息。而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同济堂,截至发稿仍无人接听。

肿瘤医院之争

7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公布了一份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对武汉天欣达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原因是该公司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给5家企业开具了57份增值税普通发票,其中的25份流向同济堂,产生于2017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期间。

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销售费用增长了58.24%,达到4.94亿元,且产生了此前未出现过的“咨询服务费”项目。

而到了7月29日,同济堂的控股股东同济堂控股又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2.93亿股及孳息,上述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35%,按当时股价计算,总值超过1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同济堂控股目前持有上市公司33.72%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同济堂公告称,2017年同济堂控股与深圳前海君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君创”)合作组建医疗基金投资肿瘤医院项目,后来在对肿瘤医院项目投资执行过程中,投资人之间在对基金及医院项目的管理上产生分歧,因此前海君创向广东省深圳市中院提请了诉讼。

祸不单行,8月8日同济堂又公告,同济堂控股再度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4.7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14%,这次提请诉讼的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称“合肥研究院”)。

而本次合肥中院的司法冻结也是因为肿瘤医院项目上的分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该项目上有30%的股份,这些股份由同济堂控股有条件赠与。

短短十天内,同济堂控股手上持有的同济堂股份几乎全部被司法冻结。同济堂两度表示,股份被冻结事项暂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对公司控制权产生直接影响。

天眼查数据显示,负责建设上述肿瘤医院项目的是成立于2015年8月的合肥中科医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新余市君凯投资中心持有该公司70%的股份,合肥研究院则持股30%。新余市君凯投资中心有申万宏源(持股62.66%)、前海君创(31.01%)、同济堂控股(6.27%)、上海凯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0.06%)四名股东。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是中科院序列唯一一所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现有人员600余名,三个院区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500张床位。目前,一个1500张床位的新区正在建设中,规划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另外,同济堂的股份也面临高质押风险。截至8月2日,同济堂的6.81亿股均处于质押状态,比例高达47.33%。而同济堂控股手上97.98%的股份都处于质押状态,占公司总股本的32.67%。

采购金额之谜

同济堂是一家医药流通企业,主营药品、 医疗器械、保健品、保健食品等的批发零售,还涉足日用品、化妆品、卫生材料等。公司通过向供应商采购商品,以自有物流网络批发给医疗企业、医疗机构、药店等。“中间商赚差价”是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购销差价和上游供应商返利。

同济堂的绝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医药批发业务,其次是零售配送业务,还有少量非药品销售业务。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7.1%,归属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4.3%。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同济堂2015年以前的毛利率均在36%以上,到了2016年急剧下降到13.8%,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

2015年4月,同济堂借壳嘉士伯集团控制的啤酒花上市,同济堂控股持有上市公司37.91%的股份,张美华、李青夫妇成为公司实控人。上市之前,同济堂大举扩张物流体系、布局健康产业,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已经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借壳上市以后,同济堂的应收账款更是直线上升,2015―2018年分别为16.45亿元、21.98亿元、23.51亿元、35.93亿元,2018年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近53%。与此同时,公司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亿元,同比下降444.76%。结合控股股东大比例质押股权的情况来看,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到了历年来的高峰。

日前,有媒体对同济堂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提出质疑,同济堂在8月3日回应了大部分问题,但对其2012年向山西振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东医药物流”)采购的情况却语焉不详。

同济堂借壳上市时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中,向振东医药物流采购的金额为2.74亿元,该供应商为另一家上市公司振东制药的孙公司。但振东制药2012年财报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客户山西东弛速达物流有限公司医药分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却仅为5463万元,且该公司与同济堂并无关联。

同济堂在公告中表示,2012年度,同济堂向振东医药物流采购药品含税金额3.2亿元,不含税金额2.74亿元。2012年、2013年度公司收到振东医药物流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843张,金额为3.19亿元,还称附件备查文件中就有这些发票。

但在2011―2013年期间,振东制药财报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中也没有同济堂。同济堂的说法则更为蹊跷,“至于报道所述我公司未有出现在对方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具体原因我们暂不知晓”。

那么,究竟谁在撒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