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二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 震荡下行

2019-08-12 10:13:13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出减弱态势。

普益标准日前发布的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简报显示,虽然资金来源方风险水平有所上升,但在银行理财机构风险和资金投向方风险均减弱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整体风险出现震荡下行态势。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前两个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水平稳中有降,资金来源方风险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随着银行转型进程逐步加快,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刚性兑付行为有望进一步缓解,期限错配现象将得到纠正,预计第三季度银行理财机构的风险水平仍会趋于下行。”

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

震荡下行

风险监测简报显示, 2019年二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震荡下行。整体来看,在刚性兑付行为缓和、期限错配进一步缓解、信息不透明度改观以及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减弱的共同影响下,当季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继续保持缓和状态。

首先,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继续走高,缓和银行刚性兑付行为。2019年二季度,市场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9494款,环比上升16.36%,净值产品规模占比继续提升。

第二,期限错配现象进一步缓解。2018年4月份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从二季度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由一季度的121天上升至138天,增幅达14.05%,上升势头明显。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的进一步延长使得银行产品端与资产端的期限差距缩小,有效缓和因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第三,信息不透明程度有所改观。银行信息披露质量在二季度整体较高,普益标准在对银行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到期、运行三个方面信息质量,以及对银行净值型产品净值披露质量和频率考察后发现,各类银行在对这两类产品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虽然部分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但总的来说,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改善,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第四,资产同质性继续提高。银行理财产品二季度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的规模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比例较一季度继续提升。转型期内,银行对新产品的资产投向仍以传统的低风险资产为主,体现出银行在转型过程中稳健的风格。

第五,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强度持续减弱, 有助于规避风险在银行机构间的相互传染。数据显示,银行同业产品规模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平均比重由一季度的1.43%降至1.01%,其中,5月份同业理财产品规模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比重创下自2015年1月份以来的新低。在监管推动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的过程中,同业理财规模占比持续下降趋势明显。

受债市、股市回落影响

理财资金投向指数下行

受今年二季度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风险回落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在此期间,除宏观经济和衍生品市场的部分风险指数波动上行外,资金投向方的主要指标多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

债券市场方面,作为银行理财重要投资对象的债券,其收益与价格波动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大幅缩小,共同推动债券市场总体风险水平下降。而在股票市场,进入二季度,股票市场整体迎来回调,投资热情回归理性区间,股票市场风险不确定性回落,二季度末股票市场风险指数回归今年年初水平。

此外,衍生品市场风险在当季度出现上升。二季度受汇率和黄金价格波动率上升的影响,衍生品市场波动率明显上升,衍生品市场风险存在显著提高。但由于衍生品在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中的占比较低,其变化对资金投向方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较小。

与此同时,2019年二季度资金来源方风险有所上升。

普益标准指出,从投资者行为来看。理财产品在第二季度处于净申购状态,投资者的申购规模超过赎回规模,但6月份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赎回规模有所增加。投资者对于保证收益型产品由净赎回转为净申购,说明经历资本市场震荡后,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

本报记者 吕 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