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外资在内多路资金布局个人养老金市场

2019-08-08 08:40: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有望取得新突破。密集政策红利下,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养老金融发展成重头戏。面对万亿级个人养老金市场,包括外资在内的多路资金正争相入局。

记者获悉,鼓励外资进入个人养老金市场成为政策下一步发力重点。当前已有多家外资险企有意申请养老金管理公司,银保监会与相关部委正加速推进相关准入法规制定,审批时采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方式推出。业内人士预计,首家外资养老金管理公司最快将于年内诞生。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政府倡导并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被称为“第三支柱”。

作为缓释基本养老金压力的重要一环,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受到高度重视。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支持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养老型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养老金融产品。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支持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增加包括养老等多领域在内优质供给。7月20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明确表示鼓励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今年以来,养老金融政策可圈可点。”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政策一方面推动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市场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养老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丰富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主体。

个人养老金领域已成为备受关注且潜力巨大的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远远超出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毕马威报告预计中国个人养老金市场潜力可达万亿元级别。麦肯锡报告同样认为,中国个人商业养老金市场有望在近年迎来爆发式发展。

在政策红利源源不断释放以及对个人养老金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机构对于个人养老金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截至目前,公募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一周年来总规模突破200亿元。银行方面,各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几乎全部开设了养老理财产品条线,农业银行已取得养老金管理全牌照,并将养老金融明确为七大战略新兴业务之一。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一年来,各险企累计推出60多种税延型养老险产品,固定收益率集中在2.5%-3.5%之间。

更多红利仍在路上。据了解,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产品有望迎来扩容,人社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未来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业内预计该政策最快将于下半年落地。与此同时,鼓励外资加入个人养老金市场将成为下一步政策发力重点。

银保监会3月批准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外资保险正式进入中国养老保险市场。此外,包括意大利忠利保险、美国保德信金融正在和中国政府展开初步协商,计划登陆中国个人养老金保险市场。加拿大宏利金融和香港友邦保险也有类似意愿。

美国保德信金融亚洲区总裁黎康忠在谈及相关计划时表示“已经准备好了”。意大利忠利保险亚洲事业部公司高管莱昂纳第同样乐观表示,已看到中国在养老保险领域开放的进展,“如果继续这个趋势,未来几个月内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入场。”

对于对外开放“新11条中”备受关注的外资筹备养老金管理公司进展,记者了解到,当前银保监会正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做好养老金管理公司准入许可工作,目前外资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准入相关法规正在研究制定中,审批时将采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方式。业内人士预计,年底有望诞生首家外资养老金管理公司。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养老金融政策推进力度持续加大,允许境外金融机构直接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是下半年政策的一大亮点,外资的加入既能丰富养老金投资主体类型,也有利于活跃养老金融市场,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表示,金融行业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属性,美国、澳大利亚及一部分欧洲国家在养老金融制度设计、基金管理、待遇支付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它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中国养老金融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相关业态提质扩容。特别是在我国养老“三支柱”建设蓄势待发的背景下,鼓励外资机构进入,能够实现资产管理方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输入,对于我国个人养老金建设有望起到“弯道超车”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