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气体IPO:核心产品毛利率断崖式下滑
2019-07-23 13:47:57 来源:和讯网
6月25日和讯网刊登文章《金宏气体IPO:9成收入依赖中小企业 应收账款风险极大》,金宏气体9成客户依赖中小企业,销售费用波动异常,甚至通过延长应付账款周期“制造靓丽现金流”,而不是提升自身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能力。
除此之外,金宏气体为冲击IPO,执意加大募投自产成本远高于贸易进口的氢气;定位核心产品的毛利率竟不如无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子公司;而对纯度要求不高、附加值低的大宗气体的毛利率却远高于可比上市公司。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矛盾的现象?
异常波动下的收入虚增还是成本虚减
根据公司招股书与年报,近五年金宏气体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及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变化情况如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
16.70 |
7.28 |
17.99 |
36.51 |
19.74 |
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幅% |
17.34 |
5.88 |
29.38 |
35.70 |
9.96 |
营业利润同比增幅% |
-37.96 |
12.18 |
-34.49 |
113.97 |
121.17 |
净利润同比增幅% |
-24.52 |
20.39 |
-26.62 |
46.82 |
129.64 |
主营业务成本增幅一般与收入增幅相当,但公司2016年收入增长17.99%,成本增长却高达29.38%;2018年则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19.74%的同时,成本仅增长9.96%,导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21.17%的奇观。
从以上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认定金宏气体在成本控制上有着独特之处,要么对上游供应商控制得当,利用规模优势获取较低的供应成本;要么对下游客户把控有力,具备一定的价格定价权;或者公司利用薄利多销原则,强化存货管理,牺牲毛利率加大销量从而推动利润滚雪球般的增长。
实际上,以上三点似乎都无法在金宏气体的公开资料上得到印证。
规模扩大 明星产品毛利率反而大幅下滑
金宏气体招股书明确表示,公司将特种气体作为研发重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研发的7N电子级超纯氨等超纯气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真正实现了超纯气体的国产化、产业化,能满足泛半导体产业的使用需求。
与外资巨头相比,公司生产的特种气体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随着LED、半导体、光伏、高端装备制造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特种气体国产化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公司特种气体在进口替代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种气体因可根据不同用途,对不同特种气体的纯度或组成、有害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产品的包装贮运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大宗气体主要包括氧、氮、氩等空分气体及乙炔、二氧化碳等合成气体产销量大,但对纯度要求不高。
概括来说,特种气体因技术含量较高,毛利率应更高,是金宏气体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而大宗气体因对纯度要求不高,附加值低,毛利率相对较低。
我们来看看金宏气体的核心产品的竞争力究竟如何?
对照公司两版招股书发现,金宏气体自称毛利率稳定的特种气体,超纯氨(2017年三季度特种气体销售额最高)毛利率由2014年的72.54%,下滑至17年1-9月份的59.33%,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2016年毛利率更是创新低,仅为48.33%。
一般来说,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有所降低,公司的毛利率应逐年提高,而实际上金宏气体的超纯氨的毛利率下滑明显,这就说明公司对可变成本的控制能力有限,对下游客户销售产品的价格把控能力也极弱,从而导致即使规模效应扩大,仍难以改变金宏气体毛利率下滑的局面。
无独有偶,证监会也针对该问题指出,金宏气体主要产品氮气、氧气、氩气及超纯氨等产品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毛利率整体也呈下滑趋势,请保荐机构说明产品的定价依据,进一步分析主要产品售价持续下滑的具体原因。
从上图可知,公司逐年加大超纯氨的投入,产能由2013年1500吨提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6375吨,实际上销量从2014年的2462.39吨提升一番至2015年的4862.87吨之后,超纯氨销量基本保持平稳,公司却在2017年又增加了875吨的产能,并顺利在2017年三季度生产5217.11吨的超纯氨,而实际上超纯氨近几年的销售单价一直呈现回落态势。
在产品销售价格一路下滑,产品销量提升不明显的市场状况下提高投入增加产能究竟为何?
是否为提高库存产品降低成本做铺垫?
为何执意自产成本远高于进口的氢气?
金宏气体的氢气则是以贸易和自产相结合方式,从二者销量与收入占比来看,金宏气体似乎在氢气这一特种气体的核心竞争力正逐步加大,可持续盈利能力增强。
极具戏剧性的是,2014年—2017年三季度,金宏气体自产氢气的成本始终高于贸易进口成本,除2016年外。
与常理不符的是,随着公司氢气自产数量的增加,固定成本分摊降低,公司自产氢气的成本优势理应加强。
实际上除2016年外,金宏气体各年度自产成本均高于进口成本。
这不免让业界产生怀疑,为冲击IPO,销售氢气产品身份本应是贸易商的金宏气体,不惜加大自产投入,强化自身研发,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生产出成本远高于进口的氢气,以强化自身在氢气市场作为生产商的核心竞争力?
毕竟贸易商的可替代性太强。
由于2018年报并无销售明细且公司的招股书一直未更新,因而和讯网尚无法对金宏气体2018年的产品竞争力做出评判。
但根据金宏气体的氢气近五年产能、销量与单价情况对比,又可以得到更多讯息。
2017年金宏气体氢气的产能由2016年的23000吨降低为17250吨,看似与资产销量极为吻合,这也意味着金宏气体在2017年处置了氢气的加工设备。
招股书显示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163.16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为133.88万元(招股书误写为13388.32万元)。
而矛盾的是,金宏气体似乎已认准自身在氢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高纯氢气与多功能特气项目作为募投项目重要性排名第四,投资总额7,998.60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8.16%,不知道这样的高额投资将以何投资回报率如何面对上市后的股东?
既然2017年处理了产能看似过剩的氢气设备,为何又出现在IPO募投项目名单里?如此反复随意的投资决策,是否是公司有关的作风?
逐年增长的存货与逐年降低的存货周转率
和讯网对金宏气体2018年的存货进行对比发现:
存货分类(万元)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原材料 |
392.03 |
462.82 |
343.26 |
462.75 |
299.99 |
在产品 |
1516.76 |
487.48 |
1138.24 |
466.35 |
20.28 |
库存产品 |
2556.85 |
2441.29 |
1528.34 |
1299.81 |
1036.89 |
周转材料 |
847.83 |
1014.75 |
844.89 |
597.20 |
531.05 |
合计 |
5313.47 |
4406.35 |
3854.73 |
2826.11 |
1888.21 |
存货周转率 |
12.24 |
13.10 |
11.94 |
12.16 |
14.09 |
金宏气体库存产品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存货周转率却呈逐年下滑趋势。
库存产品有一个明显的用处,那就是降低成本的优良土壤。
或许这能给开头和讯网的疑问提供了一些解释空间,用较低的收入增长,换来较高的成本降低,从而得到更高杠杆的净利润增长。
更具讽刺性的是,作为南大光电(300346)(300346)旗下全椒特种气体,2018年销售收入虽仅7834.93万,却实现62.35%的毛利率。
而在特种气体营业收达到3.83亿元,且以此为核心竞争产品的金宏气体,却在特种气体仅实现53.26%的毛利率。
2017年—2018年,金宏气体大宗气体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7.03%、42.82%;主营就是大宗气体的杭氧股份(002430)(002430),销售毛利率约为23%。
金宏气体在特种气体与大宗气体的产品毛利率与可比公司分别对比,似乎又与文章开头引用其招股书内容明显不符。
金宏气体引以为豪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种气体,其毛利率远低于南大光电子公司,而金宏气体定位对纯度要求不高、附加值低的大宗气体,又远高于杭氧股份。
以上诸多疑点,似乎都很难从逻辑上解释,和讯网将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