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IPO失败 “搁浅”在定价环节
2019-07-18 11:05: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香港资本市场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百威亚太IPO急踩刹车。按照其原来的时间表,百威亚太将于本周五在港交所敲锣上市,但这个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 “搁浅”在了定价环节。
平心而论,百威亚太估值并不算高,在港股走势还算稳定、市场资金面也较为充裕的7月份却没能IPO成功,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基本面有隐忧。
可以说,百威亚太是全球最大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旗下质地最好、最具增长潜力的资产,也不比任何一只港股已上市啤酒股逊色。
从市场份额看,百威在中国内地啤酒市场排名第三,但赚钱能力却是最强的。由于走的是高档啤酒路线,百威的销售额在中国内地啤酒市场是排名第一的,高达55%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青岛啤酒与华润啤酒。
此外,百威亚太不仅涵盖中国内地市场,它还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公司,2018年其在澳洲、韩国市场,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量都是第一;在印度、越南市场也居前三位。近年来百威亚太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7年及2018年,百威亚太的收入分别为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内生增长6.1%。
但是,百威亚太背负着“为母还债”的重任,IPO募集资金将全部用来还债,短期可能无法对公司业务进行必要扩张,这成为它的硬伤,影响公司业绩的增长及股价在所难免。而且,它258亿美元的总资产中,有132亿美元的商誉、4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占比高达68%。
第二,百威亚太此次IPO没有安排基石投资者。
近年来,港股市场很少有IPO不找基石投资者的,尤其是大型IPO。能够引入一批一流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作基石投资者,实际是给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背书,能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信心。很遗憾,百威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直接导致了占比95%的国际配售成为“大型翻车现场”。
第三,百威亚太的保荐团队里,没有中资机构。
现在的香港市场,中资机构才是最大买主,也最出得起价钱,而中资投行明显跟这些中资买家关系更紧密。今年以来已经成功在港股IPO的80家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集资额特别少的公司没有请中资投行担任联席保荐人。
然而,百威亚太这样集资近百亿美元的大项目,竟然没有请中资机构做联席保荐人!连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的名单里,都没有中资机构的身影。
此次百威亚太IPO急刹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行人和投行在发行价格上有分歧。百威亚太招股价区间为40港元至47港元,以2018年的每股收益计算,对应市盈率在38.5倍至45倍之间,如果以下限甚至低于下限定价,分拆出来的最优质的亚太资产,估值将低于其在美股上市的母公司百威英博(市盈率为40倍),这也难怪为什么发行人不肯降价,如果低于38.5倍发行,确实还不如母公司直接增发。
而发行人百威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正是因为国际配售认购不足。有机构人士指出,国际投资者不愿意申购百威,是因为在国际投资者看来,百威股票并不稀缺,百威英博在墨西哥和南非次级市场上市,并以美国存托凭证形式在纽交所上市,想要投资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渠道很多。而且国际机构投资者都非常理性,对于要不要间接替收购了全球啤酒“二哥”却整合得并不是很理想的“一哥”还债,有非常清醒的判断。
但是,中资机构则不一定,很多中资机构人士都认为,百威亚太估值并不高,远低于市盈率超过100倍的华润啤酒,也比大多数A股啤酒公司估值低,而且百威名气大,还是中资喜欢的大消费主题。有中资券商开玩笑称,交给中资机构,国际配售分分钟超额,甚至可能以招股价上限定价。
事实上,虽然国际配售遇冷,有中资券商参与的百威亚太公开发售仍获得11万人参与,超额认购逾10倍。⊙记者 时娜 ⊙编辑 全泽源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