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一轮IPO堰塞湖成因 审核放宽预期强化
2019-07-16 13:52: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2日,中证协抽取了11家拟IPO企业开展财务检查。7月11日晚间,证监会披露,按照问题导向和抽查抽签方式,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
新一轮IPO核查大幕已然开启。尤为注意的是,44家拟IPO企业是定向检查,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定向检查多是已经发现项目存在一些问题。
IPO核查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目前,证监会已经对6家企业、16家机构进行了处罚。而记者获悉,44家定向检查拟IPO企业中也有企业主动撤回了申请材料。
“证监会就是要形成威慑力,将不满足IPO条件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此轮IPO核查最重要的一个背景是IPO新一轮的堰塞湖已经形成。
根据证监会披露,截至7月11日,IPO排队待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500家。其中,主板拟IPO企业数量是185家,中小板是104家,创业板211家。此外,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也达到了148家。
那么,新一轮的IPO堰塞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要知道,上一轮IPO堰塞湖在去年已经基本消退。去年底,待审企业数量是264家。仅半年的时间,IPO排队企业数量增加了89%。
我们先看下今年IPO企业上半年申报情况。Choice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IPO首发申请企业数量只有1家,2月份1家,3月份也只有7家。到了4月份开始有所增加,达到了25家。5月份继续增加,IPO首发申请企业数量43家。
最为关键的是6月份。Choice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IPO首发企业数量激增至139家,是今年前5个月数量之和的1.8倍。原因包括了年报有效期因素,但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对IPO审核放宽的预期。
实际上,在去年底就有声音传出IPO审核今年或将放宽。市场也在时刻关注IPO审核情况,尤其是一些低净利润者的闯关成功似乎印证了之前的猜测。
对于IPO审核业内一直有着“主八创五”的隐形门槛红线。但在4月份,出现了主板、创业板纷纷在该红线下的企业顺利过会。5月份,净利润在5000万之下的创业板申报企业海昌新材也顺利过会。
这些审核举措被外界解读为IPO审核净利门槛取消的信号。于是,大批企业开始一股脑的涌上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申报创业板的拟IPO企业中共有7家2018年净利润低于5000万,其中6家是在5月份之后申报的。6月份,3家2018年净利低于8000万的企业申报了主板。
“大家觉得没有了IPO审核红线,所以全来申报了,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这显然不能符合监管层要求。”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新一轮IPO堰塞湖形成之后,清理行动正在开启。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欣培 上海报道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