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行赴港补血:同业风险暴露 茅台集团为股东
2019-06-18 10:37:30 来源:时代周报
6月6日,贵州银行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成为继晋商银行之后,今年第二家在港交所披露IPO申请材料的内资银行。
贵州银行成立于2012年,2015年即着手登陆资本市场的准备,提出了在新三板挂牌的议案,随后进行了股权确认和增资扩股。在2018年的工作会议中,“登陆资本市场”被当作主要任务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贵州银行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披露了和包商银行业务关联及相关风险。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贵州银行核实上述说法,并向该行董事会办公室发去采访提纲,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近期不方便接受采访。”
截至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内地城商行已有13家,包括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等,其中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在登陆港股后实现了回A股上市。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银行赴港上市仍有一定劣势,“中小银行在港股上市后缺乏交易量、PB低于1等情况,其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是相对困难的”。
同业业务持续增长
据银行间拆解中心的数据,贵州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在过去几年有着大幅提升,计划额度从2016―2018年分别为300亿元、570亿元、920亿元。贵州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明显,该行总资产由2016年年末的2289.49亿元增加至2018年年末的3412.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1%。
“存单计划规模越大,说明对资金需求量是越大的。”一位曾在建设银行从事对公业务的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年末,贵州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但尚未到期的同业存单面值共计720.1亿元,实际利率在3.79%―5.50%之间,期限为9―12个月不等;2017年年末,该指标为508亿元,实际利率在3.08%―5.38%之间,期限为6―12个月不等。
可见,贵州银行的同业资金利率在增加,而期限则在缩短。对此,中诚信国际近期出具的评级报告称,贵州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扩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在同业高成本的压力下,贵州银行的盈利指标明显下降。招股书显示,贵州银行在2016年的净利差为3.86%,2018年降至2.66%;净利息收益率同样由2016年的3.95%降至2018年的2.82%。
“2018年本行着力调整发展模式—改变过去通过同业投资增加资产规模的模式,加大表内贷款投放,减少同业投资占比。”贵州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实际上,该行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为1000亿元,虽然同比增速下降,但该额度直逼资产规模是该行两倍的贵阳银行。
“中小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对同业资金依赖很大,会希望突破地域限制做业务和投资。”上述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称:“较之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更弱、资产质量风险较高、经营杠杆更高,且来自于同业和债市的负债比重更大。”
茅台集团为第二大股东
贵州银行资产质量与地方经济的密切性颇为显著。招股书显示,2019年3月末,该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529.76亿元,地方政府所属企业贷款为650.3亿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42.7%;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在2019年3月末为733.8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8%,造成的不良率为1.32%,高于该行同期的整体不良率1.2%。
这与贵州银行的股东背景密不可分。在前十大股东中,贵州省财政厅、遵义市财政局、六盘水市财政局合计持有贵州银行的股份比例近几年有所提升,由2016年的17.83%提升至2018年年末的19.08%。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为该行第二大股东。2018年4月,茅台集团参与了贵州银行的增资事宜,出资21亿元认购该行10亿股股份,对贵州银行的持股比例由2017年年末的6.66%提升至14.13%,由原先的第三大股东升为第二大股东。
上述中诚信的评级报告还提示称:“资产投放集中度较高,业务拓展和资产质量受当地经济及政府财政状况波动影响。”
3月末,贵州银行第一大贷款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就达到48.2%;紧随其后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教育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分别为9.6%、8.1%、7.2%、5.8%。近三年来,贵州银行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这一资产质量指标,2016年年末至2018年年末分别为1.92%、1.6%、1.36%。2018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下降至23.92亿元,同比减少6.66亿元。
如果实现在港股上市,贵州银行的多个指标在港股上市行的排名靠后。在港股上市的内地13家城商行中,截至2018年年末的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就有9家,贵州银行2018年年末3412.03亿元的资产规模,规模显然不能与之相比较。
从盈利能力上看,贵州银行在2018年年末实现营业收入87.75亿元、净利润28.83亿元,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9亿元和27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39亿元和108亿元。
“机构投资者看重银行股的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总资产、行业地位等,更多的是选择行业的龙头股来进行投资,龙头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
在港股上市的江西银行、九江银行等银行股,上市以来成交量持续低迷,这与A股中小银行刚上市后往往连续几个涨停的情形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杨德龙表示:“小盘股的往往都有折价,估值非常便宜,这一方面和投资者结构有关。另一方面,香港机构投资机构的研究人员有限,覆盖公司数量有限,也影响到中小公司的价值发现。”
2018年,江西银行登陆港交所,遭遇了认购不足的尴尬,认购倍数为0.29倍;九江银行的认购倍数也仅为0.28倍,与江西银行不相上下。贵州银行又将走出怎样的H股之旅?最快今年将有答案。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