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小学班级47名学生45人被打 是谁在对霸凌视而不见?

2019-05-29 15:04:52 来源:北晚新视觉

5月22日播出的节目《法观天下》里,深圳某小学四年级某班的学生家长联名请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原因是该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打同学,几乎所有人都被他打过。学校表示已成立工作组,正在进行处理。涉事学生家长称孩子只是沟通方式不同,是孩子们之间的“磕磕碰碰”,并拒绝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从小学一年级,该学生就已经有打人的行为,不论男女,在没有任何冲突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无缘无故对同学吐口水更是常有的事。有受访的同学表示,全班同班几乎都被他打过;连刚转学到班上的同学也表示,因为座位被编排在该同学的后方,所以也没能逃得过“经常被打”,更表示“坐到后面的人全遭殃了”。

如果同学们反抗,甚至将情况告诉老师,后果就更加不堪。家长杨女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儿子曾因此脸上、身体都布满抓伤,更严重的是该打人的同学还会“用武器”,儿子就曾经他被用圆珠笔戳额头,更戳出一个洞来。

而该同学的“攻击目标”更不时转换,近期的目标则是一位女同学,女同学的左眼更被打至出血。

平日同学拿他没有办法,向老师举报又只会落得更惨的下场,但更令人意外的是连老师也拿他完全没有办法。有家长表示,该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定时想离座就离座,想捣乱就捣乱,而且还会跑到黑板前把老师正在写的知识点擦光,老师也控制不了这位“充满自由意志”的学生。

在如此诸多影响其他同学、破坏学习环境的行为下,家长们无奈眼见自己不爱惹事的孩子,每天上学都不得不带一两处伤痕回家,迫不得已组织起其他家长向学校反映,希望校方能保障大部分学生,劝退该学生。

校长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学校也存在困惑,该学生处于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义务接纳每一位适龄的儿童就读,学校发言人李细林表示,校方正研究如何平衡个案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权益问题,因为怕恶化问题,校方现阶段未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案,如孤立该个案学生。只就学生的问题反映家长,并建议家长带他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然而,个案学生的家长对去医院检查表示拒绝,认为他的小孩和一般的小孩只是在交流和表达方式上有差异。在家长接受访问时表示,自己的孩子很老实,也胆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磕磕碰碰”,拒绝检查不是不愿意去,也不是不愿意面对检查结果,而是认为没有必要,表示不想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问题而做检查。

对此,大部分网友认为无法理解学校的处理方式——

但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更是家长明知道孩子多次打人,却继续以“孩子们之间一定有些磕磕碰碰”为由,拖延孩子去医院做检查,甚至治疗——

是谁在对霸凌视而不见?

校园霸凌,有时就像英语谚语中的“房间里的大象”——显而易见,有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在日本电视台的采访中,孩子们表示因为在学校受到霸凌,再去的时候会很害怕。

专家表示,假期后是孩子自杀变多的时候,老师应引起重视,家长也需要意识到家庭对于教育孩子的意义。

日本自杀事件在减少,但学生自杀事件在升高,校园欺凌是他们自杀的主要原因。1972—2013年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日本未成年人超过1.8万。其中,9月1日开学当天的平均自杀人数最多。为何会有这么多未成年人在开学前自杀?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校园霸凌”。对于受害者来说,繁重的学业已带来较大压力,校园霸凌往往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日本青森县一名初中男生,曾在遗书中留下这样一句话:“很遗憾,如果没有欺凌的话,我还是想活下去的。

在校园霸凌的个例中,许多被霸凌者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欺负。霸凌者也是一样,有时候是因为缺乏对痛苦的感知力;有时候,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困难。

校园霸凌,比较广泛被认可的定义是由挪威学者Dan Olweus总结的,“一个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长时间”和“重复性”是它的特征。校园霸凌的对象通常是固定的。

霸凌者通常也会选择容易掌控的对象,对其造成伤害后,根据后续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将其设定为固定的霸凌对象。被霸凌者往往会比较安静、沉默、内向,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们遇到的现实困难当然不能仅靠她的“自救”就得到解决,霸凌者的问题才是根源。

很多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有共性:父母和孩子互相依赖,父母依赖于自己控制,孩子依赖于被控制。

当一个人能够独自跟外界压力对峙,意味着进行了跟幼儿期依赖关系的切割,意味着独立和成长,在潜意识层面,是离开了紧紧抱住自己的母亲。当父母放手,让孩子能够完成切割的时候,孩子才会逐渐学会应对外界压力的方法。

来源:综合中青网 网友评论 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