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17家财险公司前两月被罚超千万元

2019-03-21 11:50:11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财险公司依然是被罚的重灾区,车险业务则是“重中之重”。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2月份,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合计处罚了17家财险公司及相关个人,合计罚金超过千万元,其中有5家险企被罚超过百万元。被罚的原因包括车险、农险、健康险等险种经营违规,其中,车险违规是被罚的“重灾区”。

一家小型财险公司业务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省份车险手续费竞争“很疯狂”,而一些大公司在手续费投入方面远高于中小公司,手续费的恶性竞争也使得一大批财险公司出现车险承保亏损。

多险企虚列费用被罚

从车险违规情况来看,不少财险公司由于虚列、套取费用后,用于车险手续费竞争被处罚。涉及的两大违规行为是“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其他利益”与“编制提供虚假资料”。

车险违规中,上述两大违规行为通常为“前因后果”:不少被罚的险企将虚列出来的费用,返利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此,在今年前2个月财险公司的处罚案例中,这两大违规行为多数同时被罚。

例如,山西银保监局出发函显示,某上市险企晋中支公司就存在上述违法行为:一是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其他利益。2017年12月份,该险企在“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财务会计科目下列支费用10.83万元,用于向投保人发放预付费卡,涉及保单419件次、投保人419人次。二是编制提供虚假资料。该公司在“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财务会计科目列支和预提费用90万元,用于购买预付费卡,并直接向与其有代理业务关系的销售人员发放。

再如,江苏银保监局近期下发的处罚函提到,某大型财险公司下辖多家机构通过江苏民安保险代理虚开中介业务手续费发票77张。

车险违规之所以频发,源于财险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车险为财产险行业龙头险种,保费比重达75%以上。从2009年开始,车险保费占财产险保费比重一直维持在75%以上,近两年由于增速放缓和非车险的崛起,车险保费占比有下滑迹象,但仍稳居财险行业第一大险种。

由于车险占比持续较高,车险保费增速和行业保费增速保持高度一致,车险的违规问题也是监管及各财险公司普遍关注的问题。

近三成成本率低于100%

车险违规也直指财险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车险增速下滑叠加费改深化带来的费用竞争加剧,使得不少险企违规套取费用用于抢占市场份额,这又进一步侵蚀了承保利润。

华创证券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认为,究其当前车险市场恶劣竞争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前两家巨头竞争激烈,力保市场地位,中小公司不得不跟进,而大型险企降价空间较大,中小险企降价空间十分有限,跟进费用竞争则亏损,不跟进则丧失市场份额;二是车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风险定价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阶段大部分险企没有清晰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只能通过费用投入的手段竞争市场份额。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观点:2018年财产险行业综合成本率为100.13%,综合费用率为40.74%,综合赔付率为59.39%,这是财产险行业9年以来的首个经营拐点,结束了此前连续8年的承保盈利。

具体来看,2018年,在纳入统计的86家财险公司中,共有59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公司数量占比约为68.6%,仅有27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公司数量占比约为31.4%。

市场费用投入、价格竞争也尤为激烈。2018年车险市场费用率创新高达43.2%,同比上升2.51个百分点,赔付率为56.7%,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利润率将快突破底线至0.1%,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

从不同公司来看,排名前八的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保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太平财险和阳光财险)综合赔付率为58.60%,综合费用率为39.63%,综合成本率为98.23%;中小财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为63.10%,综合费用率为45.90%,综合成本率为109.01%。2018年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同比下降85.75%。

大型上市险企盈利空间也大幅缩减:截至去年三季度,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1.9%、25.5%、30.6%。净利润同比较大下滑主要原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手续费和佣金投入过大,占保费比率居高不下超过税法规定的抵扣率,造成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从而影响净利润。

监管也注意到上述问题。2018年7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险企制定和采用的手续费率应遵守采取“报行合一”的原则,并由行业自律协会制定的自律规则于2018年8月份开始实施。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当前车险市场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两个方面问题提出应对措施。随着监管进一步收紧,车险市场过度费用竞争出现亏损的局面或将逐渐缓和。■本报记者苏向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