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督导私募机构自查 资金池、逾期被关注
2019-01-25 10:00: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对私募机构的例行自查是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一轮自查,监管层将进一步整顿私募机构中的多种不规范行为,包括资金池、投资范围、信息披露等问题。
对12.8万亿私募的从严监管仍在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家私募机构了解到,日前多家私募机构收到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的《关于限期提交自查信息的通知》(下称自查通知),要求其启动自查,并在今年2月28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和自查信息表。
有接近中基协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对私募机构的例行自查是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新一轮自查,监管层将进一步整顿私募机构中的多种不规范行为。
记者统计发现,通知对自查内容规定得较为详细,包括资金池、投资范围、信息披露等问题,共计多达21项。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的不断检查,将进一步提高私募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促进行业发展。
自查整改来临
新年伊始,针对私募的自查监管山雨欲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多家私募机构1月23日收到来自中基协的通知,要求对相关业务事项展开自查。
“要求在2月28日之前上交相应的自查报告、自查信息表,如果没有按时上交可能会做异常处理。”北京一家接近中基协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需要填报的信息比较多,我们考虑把一些内容委托给中介机构来填报。”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针对私募机构的自查范围并不小。记者了解到,包括基本信息、分支机构、处罚信息、资金池等多达21个事项,均进入了此次中基协通知的自查范围。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查是中基协针对私募机构监管的常规手段,而在自查工作结束后,监管层还有可能针对相关疑点进行抽查核实。
“因为私募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甚多,行业质量参差不齐,以目前的自律监管力量不足以实现全面核查的覆盖,所以自查是私募机构监管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而且也体现出自律监管的特点。”北京一家大型私募机构后台人士表示。
事实上,和当下数量仅有百余家的持牌机构相比,私募机构数量的确更多。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已登记的私募机构数量达24448家,合计管理规模达12.8万亿。
“很多时候自查也是有范围的进行,全面自查的监管成本也比较高。”上述私募机构后台人士表示。而记者采访部分私募机构发现,确实并非全部机构都收到了来自中基协的自查通知。
而在自查通知中,中基协还对私募机构提出了限时整改要求,即针对自查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相关时间不得晚于今年上半年末。
资金池、逾期被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资金池问题也将成为此轮专项自查的重点之一。在通知中,中基协要求私募机构管理基金说明,其是否存在“滚动发行、期限错配、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相关基金的本金、收益和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转移等‘资金池’特征相关情形。”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非标类产品备案审核趋严,部分私募机构的资金池正在“备案以外”运作,即只进行管理人登记,而不实施产品备案,或延后产品备案。
“有一些私募机构只做登记,并发行若干产品避免被‘摘牌’,但实际上在体外‘养’了更大的私募规模,是脱离了备案监管的。”上海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甚至还有一些做了产品备案,备案的合同手续是合规的,但是在外部另起一套账来做滚动发行的资金池业务。”
“这类情形具有比较强的伪装性,不易被监管察觉。”该人士指出,“很多都是内部流动性出问题,出了兑付风险才曝出来的。”
此外,针对已经逾期或无法清算,以及今年半年末和年末前即将到期无法清算的基金情况,也被中基协要求予以自查。
“目前对于逾期问题的检查,也和当下的信用环境变差有关,一些私募机构此前从事非标融资类业务,并且通过业绩基准、预期收益率给投资者暗示收益保障,此类产品存在较大风险。”上述接近中基协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非标产品,目前业内都比较警惕,担心阜兴系或善林金融的事情重新出现。”
中基协同时在通知中表示,私募机构需在2月28日前提交自查报告,若未能完成提交的,会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决定》,将相关私募机构转入异常经营程序处理。
行业出清再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私募机构2018年9月20日也曾收到自查通知,并被要求于当年10月31日前提交书面自查报告和整改安排。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此次自查仍是上轮自查的延续。
“其实很多私募机构都存在各种问题,有的是登记管理人,产品不备案;有的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前述上海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因为监管变严后,一些私募机构的出资人正在考虑放弃这块业务,他们在自查中大概率不上报这些信息,有的可能不会完成自查、放弃运作,等待被纳入异常机构和注销处理。”
在规范治理措施不断持续的基础上,私募基金的规模的确已经迎来了“刹车”。
记者发现,截至2018年底私募基金规模为12.8万亿,而三季度末的规模亦为12.8万亿。这意味着私募机构在2014年实施登记备案监管以来,在经历了连年快速增长后迎来了首个“季度零增长”。
“一方面私募基金的规模正在进入阶段性饱和阶段,另一方面私募的监管不断从严,一些鱼目混珠的机构不断被市场出清,因此导致规模增长放缓。”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行业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私募行业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资产配置类私募、流动性私募等新类型私募创新空间的开启,就被业内给予了一定的期望。
“监管从严后,扶优限劣的效果会表现出来,业内各类乱象也将进一步出清。”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过去只按一、二级市场做证券、股权两种区分,但是在行业规范度提高后,制度红利也将持续释放,未来私募种类和类型应该会更丰富,并带动私募行业的新一轮成长。”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