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一孩都不愿生?中国人口拐点逼近
2019-01-08 10:08: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佳昕 北京报道
导读
从目前部分地区公布的2018年出生人口数据来看,新生儿数量下降明显。随着低生育率的持续,中国的总人口将见顶回落,但拐点何时到来,机构和学者的意见不一。凭借人口红利实现高速发展的中国,一旦人口负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过去是想生却不敢生、不能生,现在是鼓励生也不生,时代真是变了。”看到近期网络上刷屏的关于年轻人不生育的文章时,家住东北的潘女士感慨道。
潘女士今年50岁,育有一个孩子。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年她和丈夫均就职于国企、事业单位,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但身边想方设法生二胎的人着实不少,包括通过交罚金,甚至离婚后再复婚等方式,也有人因为一孩有先天性缺陷,又生了二孩。
如今,情况已大大不同。潘女士表示,自己的女儿在一线城市工作,虽然有男朋友,但尚未计划结婚,即便结婚,女儿的计划也是30岁后再生育,原因是工作繁忙没空带、生了也养不起。
“在我女儿看来,生养孩子是很大的负担,一孩都不愿意生,何谈二孩?”潘女士女儿这样的生育观念,正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蔓延。
从目前部分地区公布的2018年出生人口数据来看,新生儿数量下降明显。机构和学者已纷纷开始预计人口负增长将于何时到来。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人口负增长一开始是比较缓慢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但真正应该担忧的是人口下降过快,以及从长远看对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
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
“是加班太少还是工作不累?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为什么要生孩子?”每当网络上掀起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的讨论时,类似的调侃言论总会出现。
调侃背后,却是坚硬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2016年公布的1786万少了63万,下降了3.5%。尽管2018年的数字尚未公布,但出生人口继续下降基本成定局。
从2014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不断调整,但出生人口数量却不及预期。
2017年,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同比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但2017年的出生人口反倒降低了。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此前分析,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这一数据背后,是更加严峻的现实——很多年轻人连一孩都不生了。究竟是什么成为了他们的“避孕药”?
据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生育基础的削弱及生育成本的约束,阻碍了年轻人生育。
报告认为,现代社会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不是因为意愿生育的减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实际生育水平与意愿生育水平的差距决定于成本的高低。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础,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也抑制了生育行为,生得起却养不起。
“房价快速攀升,2004-2017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教育成本明显提高,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1997-2017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医疗费用持续上升;中国独生子女约1.8亿,‘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报告称。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为了使生育率保持在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维持下一代人口与上一代数量持平,不增不减),仅生育一个孩子是不够的。但想生二孩的父母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北京工作、孩子已经一岁半的李敏(化名)最近正在考虑要不要给儿子添一个兄弟姐妹。作为独生子女的她,最大的体会是一个孩子太孤独了,在她看来,再生一个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思来想去,李敏还是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最大的问题是没人带。”李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的父母三年后才退休,公公一年后退休,目前是婆婆带孩子,前几天家中有事婆婆回老家,就已经转不动了,再生一个就更没人带了。自己要工作,交给保姆又不放心。
李敏表示,生了二孩房子也不够住。目前80平米的两室一厅已经很挤了,如果一儿一女,孩子长大后更要分房间,至少要三室一厅。“我自己也太累了,怀孕加哺乳近两年的时间很煎熬,对女性的身体、心理影响都很大。目前孩子一岁半,我刚刚有点解脱的感觉,暂时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人口拐点提前到来?
随着低生育率的持续,中国的总人口将见顶回落,但拐点何时到来,机构和学者的意见不一。
近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人口学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拐点的出现可能要早于2027年。2027年的判断是基于由出生人口反推出的1.6的总和生育率,但1.6的水平可能难以维持,因为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二孩放开政策的堆积反弹,若去掉这个因素,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下降至1.2左右。
“假设近几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是准确的,再把堆积生育的因素去掉的话,我预计大概在2023、2024年左右人口就要进入负增长。”黄文政说。
任泽平团队的研究则预计,中国人口将于2024-2031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拐点将于2030年前后出现,峰值为14.5亿人。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对人口规模有9个预测方案,基于不同假设预测的中国人口峰值最早在2021年,最晚在2044年,其中有7个方案预测的峰值在2032年及以前。
“听到中国人口再过十几年甚至几年就要负增长了,还是很震惊的。生活在人口众多、拥挤的大城市,也会让人感觉人太多了而非人少了。”上述潘女士的女儿表示。
人口学者梁建章表示,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大城市的规模已经太大了,需要的是控制而不是扩大城市规模。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均衡还是国际比较来看,即使上海和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的规模,都是偏小而非偏大。
需警惕人口下降过快
凭借人口红利而实现高速发展的中国,一旦人口负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黄文政看来,人口负增长在一开始是缓慢的,拐点晚一年或早一年到来影响并不大,可能会对人们带来一些心理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黄文政认为,负面效应并不会因为人口负增长而立刻体现出来,但随着人口减少越来越多,对所有行业都会造成影响。首先年轻人的消费会萎缩,市场信心会下降,创新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许多钱要投入养老,影响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因为需求和财力的不足,对整个国家来讲,活力也会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向记者表示,真正值得担忧和警惕的是人口下降过快。
“近几年人口加速老龄化,为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和养老负担,还涉及到产业、经济结构,老年人的红利并没有那么容易开发。”王广州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医保也在通过支付方式改革、限制辅助用药等实现控费。
黄文政认为,解决人口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养育负担重的问题,政府应大力扶持幼儿园或托儿所。此外,应建立完善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为需要养育孩子的家庭提供补助、促进女性就业平等等。他强调,鼓励生育是应该的,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强制生育,否则会起反作用。
王广州表示,低生育是人口负惯性的表现形式,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当然育儿减免税收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但低生育的风险和危害不是简单的减免税收就能解决的。低生育的文化社会机制形成后,若想彻底打破,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和缓慢、长期的调整。
面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临近,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