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18年债券违约规模1165亿 创历史新高

2018-12-14 08:58:31 来源:中新经纬

债券市场的违约正向常态化发展。据Wind统计,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来已经有126只信用债违约,涉及规模达到116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17年有43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385亿——2018年违约金额和违约只数同比增1.93、2.03倍。

随着信用风险的加剧,市场上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极端“一刀切”现象也已出现。不过在10月份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情况随后也出现了一定改善。不过,在信用债到期规模增加以及企业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下,2019年信用债后续违约情况是否会改善仍不确定,市场上的反馈则仍集中于防范风险上。

“民企信用风险尚未缓解,且内部分化加剧。在外部宏观经济和融资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首次违约民企集中体现为经营盈利下滑、再融资困难、财务数据质量较差、区域互保等特征,仍要谨慎防范尾部企业信用风险。”12月13日,华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违约大幅增长

与此前相比,2018年债券集中违约的现象较为严重。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新增违约主体已有41个。

Wind数据显示,在126起信用债违约事件中,公司债数量最高,有32只;其次则是一般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分别有21和15只,还有14只超短期融资券、5只企业债。

从发行时的主体评级来看,AA级信用债违约数量最多,有82只;AA+及AA-评级违约的债券分别有24只和4只。此外AAA级违约债券有8只,其发行主体均是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分析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现债务危机,共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前期业务快速扩张,或所处行业进入下行期等原因,企业本身债务负担较重,最终将企业压倒;另一方面则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金融强监管、货币政策环境整体收紧,企业再融资困难。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12月13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经济增速放缓,新旧经济处于交接的过程中,部分产能过剩的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导致债券违约。其次,很多企业习惯于用短期融资去解决长期投资的资金需求,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一旦无法借新还旧,资金链便面临断裂的窘境。”

陶冬认为,从长远来看,打破刚兑也是债券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债券打破刚兑。

在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看来,民企和上市公司是2018年违约的两个关键词。从数据来看,今年新增的41家违约主体中有30家是民营企业,占比达到73%;有15家为上市公司,占比37%。

违约债券中,仅有14只债券给出了偿还方案。其中8只分期偿还,6只一次性偿还。

债券违约之后,如何偿付一直都是市场关心的重点。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表示:违约兑付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自筹资金。二是政府协调或国有资金支持,通常包括政府参与协调下的再融资和具有国有背景的资金支持。三是第三方代偿,引入新投资人接手违约债务。

“与政府或国资机构接手债务不同,政府以救助为主要目的,而第三方代偿通常以盈利为目的,具有优质低价壳资源的上市公司更易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债务偿付。” 覃汉表示。

785只债券发行失利

债券违约的数量和规模均创出新高, 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推迟发行和发行失败的债券规模也刷新了历史纪录。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有785只债券发行失利,涉及金额高达4.51万亿元,仅12月以来就有17只债券发行失败或者推迟发行。对于发行失利的原因,有619只债券归因于市场,占比78.9%。

甚至部分头部企业也难逃发行失利的宿命。

12月10日,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原定于12月7日至12月10日发行基础规模5亿元、发行规模上限10亿元的2018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鉴于发行日市场情况未达到公司预期,决定择机重新发行。

“本来准备今年11月发一只短融,不过和承销商沟通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一是即将到年底,流动性普遍紧缩,暂时不是发债的好时机。此外,市场环境低迷,拿券的积极性很低,如果强行发行,可能会面临认购不足的窘况。”深圳一家制药企业的财务总监12月1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有资金的需求,但是考虑到市场环境,还是暂缓为宜。”

该制药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由于违约债券的数量增多,买方需要更多的风险补偿,债券的发行利率也一升再升。“本来今年年初我们发行债券时,发行利率在4%到5%之间,但是到了年底发行利率则升到7%到8%,几乎翻了一倍。不过即便如此,发行也很艰难。利率上升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融资成本升高,企业的压力不小。”

招商证券认为,目前取消或者推迟发行的债券有四个特征:取消发行,由短融切换为中票;低等级发行人融资渠道被动收窄;民企债被“歧视”状况有增无减;城投债取消发行存在“加速”迹象。

风险防范仍然严格

事实上,10月份以来,监管层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民企纾困措施也相继落地,市场有所回暖的同时,信用债投资热情上升。

12月12日,发改委则印发《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表示现阶段将重点支持满足主体信用等级达到AAA、主要经营财务指标应处于行业或区域领先地位、最近3年未发生公司信用类债券或其他债务违约等条件的优质企业发债。

从市场机构反馈来看,要求发行优质企业债主体达到AAA级,也有出于降低违约率的考虑。

“整体而言,发改委此次支持优质企业融资非常利好地产龙头,后续融资将明显改善,我们继续强调地产行业的龙头集中逻辑,看好项目布局均衡、杠杆适中的大中地产龙头。”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孟祥娟表示。

不过,多家受访机构亦指出,虽然政策力度较大,但针对信用债违约改善仍以龙头为先,其他企业违约压力仍然较大,应重视明年经营恶化的风险。

“我们在配置上继续看好高等级中长久期的信用债。虽然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在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之后,中低等级信用债的行情就会到来,但是信用债违约不断,且是各种花式违约。作为投资人对此类风险完全不可控,而且市场对发行人的这些行为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一旦踩雷,投资人非常弱势和无助。”12月13日,方正富邦基金固定收益基金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健受访表示。

“目前违约常态化的趋势已经被市场接受,大家在配置的时候还是严控风险为上。虽然市场上宽信用也有所表现,但是信用债分化的格局还会延续,短期内难以看到信用的大幅扩张,市场的风险偏好也难以大幅提升。在配置上我们还没有大幅放开,还是高等级为主。”某私募基金信用债研究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