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乐华七子专辑设销量门槛 向粉丝要钱被指没底线

2018-12-12 08:46:28 来源: 证券日报

站在“中国偶像组合元年”的节点上,逐梦的年轻人正描绘出偶像行业新的画像。

一方面,《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热播推红了大批青少年偶像,其背后资本方如乐华娱乐、麦锐娱乐、香蕉娱乐等纷纷浮出水面;同时,“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相继加码,多部选秀节目正在酝酿中。

另一方面,受制于时间与资金压力,经纪公司与品牌商忙于“赚快钱”的模式,已引发粉丝诸多不满。日前,乐华娱乐旗下由7位艺人组成的男子组合NEXT发布最新专辑,但歌曲MV的拍摄却设置了消费门槛。

按照该规则,公司为艺人拍摄MV的前提,是销量达标。具体来看,以购买单曲的形式支持单个艺人拍摄MV的花费在454万元。而鉴于组合内有7位成员,若粉丝各自为战(以购买个人单曲的形式),则7人全部解锁拍摄权的花费将超过3000万元。对此,有不愿具名的粉丝向《证券日报》记者表达不满,认为此举“吃相十分难看”。

“伸手”问粉丝要钱

根据网易云音乐发布的宣传文案显示,NEXT组合在其第二张音乐专辑的预售阶段, 同步推出了“MV拍摄解锁”活动。

该细则明确指出,组合或任意成员的单曲销售总量达到227万首,即所对应的团体单曲或成员单曲均可拍摄MV(购买专辑一张等于每首歌计数一首销量);若团体或任一成员的单曲销量总量均未达到227万首,则为销量排名第一的团体单曲或成员单曲拍摄MV。

换言之,偶像所能获得的待遇,完全取决于粉丝砸下的真金白银。

公开资料显示,NEXT组合由朱正廷、范丞丞、黄明昊、毕雯珺、丁泽仁、李权哲、黄新淳等人组成,因参与《偶像练习生》而被粉丝所熟知。

记者在网易云音乐平台注意到,此次专辑由3首团歌及7首个人单曲组成,售价为17元/张,同时提供购买单一曲目的选择,每首单曲售价2元。

以此计算,若各家粉丝以购买单曲的形式合力达成“227万首”的目标,则所需花费共计454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规则,上述成绩仅可解锁组合团体单曲MV、及7人中销量排名第一的成员的MV拍摄权。这对于诸多“唯粉”(只支持组合中一位成员)而言毫无意义。

粉丝:跟抢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此番实质为圈钱的“MV解锁”活动,已经触发了诸多反弹情绪。在粉丝看来,发单曲、拍MV本就是公司的“分内之事”,现在却变相绑架粉丝,变了质。

“说白了就是让我们众筹MV,先不论拍摄质量,就从价格来说,什么样的MV需要上百万元?”有粉丝向记者抱怨,“这样赤裸裸的明码标价伸手向粉丝要钱,跟抢钱有什么两样”。

根据往常的经验,偶像发布新专辑后,相关后援会及粉丝团体将发起集资、打榜活动,这也是此前业内普遍认为NEXT组合这张专辑将售卖火爆的原因。但目前来看,部分粉丝为抵制过度营销,已统一战线。

记者了解到,该“解锁MV”活动自12月5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截至12月11日13时其累计销量不足90万首,与既定的227万的目标相去甚远。

同时,鉴于朱正廷、范丞丞、黄明昊等人气成员此前已分别发布了个人专辑,截至12月11日,上述三人的个人专辑《The Winter Light》、《I"m Here》、《Hard Road》的销量分别为255.1万、215.1万、194.6万。而对应到此次的团体专辑中,三人的单曲售卖均未超过十万首。

“粉丝为偶像花钱是很普遍,但是经纪公司要有底线,我们也不傻”,有多位粉丝向记者表态称,“这种时候如果不联合抵制,妥协了就会有下一次,所以不能配合”。

高速商业化受质疑

随着偶像经济的全面爆发,类似的打榜活动正逐渐成为日常。

往前回顾,《创造101》收官之际,其选手与某乳制品的代言合作就曾引发争议,根据规则,其代言方式为各成员粉丝在京东购买相应数量的产品,在完成厂家设定的销量目标后,对应成员才能成为品牌大使。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新晋男子组合Nine Percent身上,在此前与某香水品牌的合作过程中,品牌推出成员单人购买链接,并在官网按照销量排名,销量高的成员配以“笑脸”的表情,反之则被贴上“哭脸”,以刺激粉丝砸钱。

种种规则之下,反映出的是粉丝被绑架的意愿。“感觉公司和品牌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上述粉丝认为,“花钱可以,营销也可以,但是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事实上,在业界看来,相较于传统艺人,基于舞台表演的“偶像”一职,具有更高频的曝光率和更强大的粉丝粘性,因此拥有较好的变现能力。但青少年偶像在短期内被高速商业化的模式,并不合理。“在没有作品傍身展示实力的背景下,一味要求粉丝买单,很难说是长久之计”。

上述粉丝表示,相较于做营销、捞快钱,更希望公司能专注于艺人的发展规划,“多接点好的作品,做出点成绩来,而不是天天想着赚粉丝的钱,最后成了"快销偶像"”。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尚在起步期的国内偶像行业存在大量创业型公司,并未具备完整的运营能力。而随着接下来更多选秀节目的出现,将有更多艺人、公司、资本涌入偶像产业,行业的运营模式及规范更亟需完善和明确。本报记者 陈 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