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型银行停发结构性存款 为何会出现分化现象?
2018-11-12 11:17:52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今年上半年,结构性存款成为“爆款”,取代保本理财成为商业银行揽储新宠。不过,理财新规的发布,拦住了结构性存款“狂奔”的步伐。
近几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北京地区银行网点走访时发现,部分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已停止发售。而仍在销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假结构”现象仍普遍存在。
发行分化“理财新规正式发布后,预计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增速和占比将明显开始回落,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负债压力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今年4月27日,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发布实施。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然而,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投资产品需求程度仍然较高,为此,银行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于是,结构性存款就成了保本理财的替代产品。
上半年,结构性存款销售火爆、增速明显。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2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了43.84%。
截至9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总规模为101241.85亿元,较上个月增长了1059.81亿元,环比增长1.06%,结构性存款增幅较之前有所下降。
另据融360不完全统计(部分中小银行因数据披露不全未在统计之中),9月份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共342款,较8月份减少了132款,环比下降27.85%。
同时,中资大型银行和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发行规模增幅也开始分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6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万亿元;9月份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42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万亿元。就环比增幅来看,大型银行增长5.2%,中小型银行则减少0.9%。
为何会出现分化现象?
有银行人士直言,“这主要是理财新规在发威。”
7月20日至8月19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28日,理财新规正式稿发布,对结构性存款定义、如何监管作出了具体规定。
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产品。
根据理财新规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衍生产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一位城商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他所在的银行发行过几期结构性存款产品,还实行登记购买,但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出了之后就停止发行了。
“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就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来看,离申请资格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现行的《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应当“具有健全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接受相关衍生产品交易技能专门培训半年以上、从事衍生产品或相关交易2年以上的交易人员至少2名,相关风险管理人员至少1名,风险模型研究人员或风险分析人员至少1名,熟悉套期会计操作程序和制度规范的人员至少1名;具有适当的交易场所和设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5年以上直接参与衍生产品交易活动或风险管理的资历”等。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分析师陈健恒在研报中表示,中小银行申请衍生品交易资历,短期内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理财新规正式发布后,预计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增速和占比将明显开始回落,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负债压力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虽然没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无法发售结构性存款,但从吸储和防止资金流失的角度考虑,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仍然会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一个吸储的好工具。
收益率下降“收益率下降的原因比较明朗,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下跌,理财收益随之走低。”
《国际金融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银行网点过程中了解到,目前银行市面上发行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不仅数量明显减少,收益率也较之前有所降低。
据融360不完全统计,9月份结构性存款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6%,较8月份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02%。
而在今年3至6月,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保持在4.2%以上,最高曾在3月份达到4.37%。随后总体持下降趋势,4至7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28%、4.2%、4.29%、4.01%,8月份跌破4%至3.8%。
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结构性存款产品前段时间收益率高时能达到4.5%、4.6%,现在所在行最高的也只有3.8%左右。”
“目前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与保本理财差不多。”某城商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理财产品基本刚发售就抢光了。目前结构性存款不如之前火了,买的人不多,新的一期还没有通知什么时候发售。”
相比之下,在股份行和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销售状况要好一些。多家股份行、国有银行理财专员均对记者表示,结构性存款销售情况尚好。
实际上,近期不止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份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8%,较8月份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跌,创年内最大跌幅。
根据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最新数据,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2%,较上一周下降0.07个百分点,并创去年9月以来(近59周)的最低收益水平。
刘银平指出,收益率下降的原因比较明朗,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下跌,理财收益随之走低。
在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理财经理看来,尽管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已大不如前,也比某些低风险的非保本理财低,不过其在部分股份行、国有行的理财产品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预计未来无风险利率还会继续下行,结构性存款按期锁定收益率,保本且风险最低。有的投资者并不在乎利息高低,资金还是越安全越好,那么结构性存款就是他们的选择。”某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称。
在资管新规“破刚兑”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刘银平认为,“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市场是必然的,但由于过渡期到2020年底,所以保本理财的退出是渐进的,以后更多会被结构性存款所代替。”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9月保本理财(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发行量为2649款,占所有披露预期收益率产品的26.88%,较上个月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基本上呈匀速下降模式,自年初以来保本理财占比共下降了8.65个百分点。
“假结构”仍存
"假结构性存款"属于变相刚兑,未来一定会面临严监管。同时,对于"真结构性存款",也会在规模、结构、标的等多方面进行指引。”
《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发现,作为“假结构性存款”的一种,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产品仍然普遍存在。
据了解,目前的“假结构性存款”主要在期权组合上采用了两种策略:一是在期权部分设置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并且不行权情况下收益较高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二是期权组合的保底收益较高,最高与最低预期收益的差值较小,无论期权组合是否达到触发条件,客户都能拿到较高的最低收益。
记者在一家股份行近期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看到,该行的两款5万元起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直接标有保本等字样。而且,该行的理财经理亦表示,“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该理财专员以正在发售的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黄金,以国际金价为准,从现在到明年5月,如果黄金的价格下跌或者上涨大于500美元,会按最低的1.55%收益率算,如果在1000美元的区间内波动,则收益率会达到3.85%,这也是该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
“波动幅度大于500美元的概率很小,所以99.9%能实现最高收益率。”该理财专员笃定地说。
上述理财专员坦言,“这其实也是刚性兑付,银行可以吸引客户资金,客户可以拿到保本收益,不过以后也会禁止。”
业内人士预计,监管方面后期会推出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规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新规对结构性存款已经规定得比较详细,后续需要完善的可能就是关于银行取得相关衍生品资质的相关配套细则,例如申请标准等。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在其研报中表示,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出台是必然的。一方面,“假结构性存款”面临强监管。目前多家银行为规避资管新规,通过发行结构性存款代替保本理财,以此吸纳负债,很多中小银行业跟风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实现高息揽储。但“假结构性存款”仍属于变相刚兑,未来一定会面临严监管。
另一方面,“真结构性存款”也会出台相应的引导细则,在规模、结构、标的、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指引。戴志锋称,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发达金融市场经验来看,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管显著严格于普通存款业务,同时为显示结构性存款显著不同于普通存款的风险特征,“结构性存款”法律文本上的名称多为“结构性投资产品”。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