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8月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32家车企跌幅超40%

2018-09-17 13:46:40 来源:盖世汽车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2018年8月中国汽车市场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760,447辆,环比2018年7月的1,556,281辆增加12.4%,较2017年8月的1,852,739辆同比减少5.0%,而上个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减少为5.3%,今年7、8月份已连续两月销量出现同比下降。

针对上述现状,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前两年购置税刺激透支了今年的市场需求量,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超预期出货量导致库存一直在警戒线以上,所以车企会借着淡季尽量减少产销去消化库存。从经济角度来看,中美贸易冲突、供给侧改革、地方债攀升、外汇储备不断降低、CPI上升(中国不统计住房)等多问题凸显反映出今年经济状况频发下,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企业与消费者均在降低资金杠杆,持币观望情绪比较浓重,导致车市进入低速增长甚至不增长阶段。

该分析师还表示,今年国家大幅度调整补贴其实也和意在削减政府开支有很大关系,在市场需求减少、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车市的确会不太乐观。而这两个月类似,2015年第三季度也出现过连续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当年股灾,国家在第四季度也颁出了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2017年4、5月同样出现了同比下跌,但主要还是因为2016年同期基数较高。所以结合2015年的情况来看,经济出现问题会对车市有直接冲击,结合国家在今年下半年手上没有政策刺激牌可出来看,后面四个月维持去年或者2016年水平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具体来看,在乘联会计入统计的70余家车企中,有34.18%的车企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有7家同比增幅超过40%。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当月销量同比出现下跌,据盖世汽车统计,8月销量跌幅超过40%的多达32家。这些车企的具体销量表现如何?盖世汽车根据乘联会(狭义乘用车企批发销量)数据进行综合统计,整理如下:

乘用车企销量TOP15:一汽大众位居第一,长安跌出前十

从乘用车整体销量TOP15来看,和上月销量相比,前三甲位次保持不变,一汽大众以187,402辆的销量本月超越上汽大众夺得冠军宝座,同比增幅为3.0%,完成210万辆年度总销量目标的62.69%。上汽通用则以158,604辆同比3.3%的降幅上升到亚军位次。上汽大众8月售出新车156,000辆,以同比2.7%的增幅位居第三。

随后4-15位排名与上月相比,合资版块变化不大,但自主品牌变动较明显,其中长安汽车首次跌出前十,位居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之后排到第14位。自主黑马吉利8月以125,522辆的销量连续第五个月稳居第四位,同比增幅达到30%,在TOP15中仅次于广汽丰田(47.1%)和北京现代(34%)。长城汽车以53,731辆的销量上升一个名次至12位。上汽乘用车同比增幅由7月的37.8%收窄到8月29.5%,下降两个位次到13位。广汽传祺自7月重返TOP15榜单后,8月以42,008辆的销量位居第十五。

在部分车企收获销量丰收的同时,有部分车企颇感失意。其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同比呈现跌势,长安汽车8月售出新车50,341辆,销量同比下跌29.7%,这也是TOP15中的最大降幅。上汽通用五菱跌幅由上月的21.5%进一步拉大到25.4%。广汽本田由上月0.6%的同比正增长转为3.5%的降幅,东风本田同比降幅由7月20.2%收窄至8.0%,长城汽车8月同比降幅由25.4%减少至18.4%。

值得一提的是,从年初至今各月TOP15销量排名来看,虽然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五家自主品牌车企超越部分合资品牌长期稳居TOP15之列,但除了吉利稳居前五位之外,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已先后跌出前十,与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一起位列榜单最后四位。

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当前以低端SUV为主驱动力的产品正面临品质升级换代(如长城、长安、广汽),而吉利及合资企业大量产品快速导入与价格下探对其他自主品牌企业的销量均产生较大的影响。

自主车企:吉利遥遥领先北汽新能源涨幅最大

从自主车企来看,吉利汽车保持位居第一,其8月份售出新车125,522辆,同比增幅高达30.0%。取得如此出色的销量成绩,主要得益于吉利完善的产品矩阵以及诸多细分车型的良好表现。从前8月累计销量来看,众多车型表现超出去年,尤其是帝豪GL,前8月累计销量同比大涨近5成,帝豪GS则大涨超3成,远景X3、领克01等新车型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取得十分可观的成绩。今年前8月,吉利累计销量达到1,012,42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达40.8%,约完成其全年158万辆销量目标的64%。

长城汽车以53,731辆的销量成绩紧随吉利之后,同比降幅由上月的25.4%收窄到18.4%。长城汽车整体销量8月有所回暖,其中SUV总销量的提振及皮卡过万的销量功不可没。其中,8月份哈弗SUV在全国范围内发起“20亿钜惠拼单购哈弗”促销活动,最高拼单优惠达1.4万元,有效带动了哈弗SUV销量;长城高端品牌SUV“WEY”派自今年4月一路下行并在7月跌破万辆至7,080辆后,8月销量再次回升突破万辆达10,174辆,都有效助力销量的提升。此外,皮卡销量8月淡季爆发突破万辆达到10,365辆,同比大增32.44%,今年也是长城风骏连续第20年蝉联国产皮卡销量冠军。

上汽乘用车排名保持在第三位不变。8月上汽乘用车售出新车52,671辆,同比增幅达29.5%。上汽乘用车进入2018年后增长势头十分强劲,虽然单月销量有一定的起伏,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均呈现大幅的增长,最高增幅达到80%以上,这也使其1-8月累计销量达到457,123辆,相较去年同期的311,358辆大涨46.8%。具体车型来看,荣威RX系列、名爵6、荣威ERX5等车型持续热销,荣威、名爵新能源车型表现亦十分强势,8月销量达11,326辆,同比暴涨260%。2018年1-8月累计销售量66,131台,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势头稳健。

不同于长城销量同比降幅收窄,长安汽车8月新车售出50,341辆,同比降幅由上月的14.8%拉大到29.7%,排名自7月份的自主第二下滑到第四位。7、8月作为传统的销售淡季,部分车企销量在这两个月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不过从8月份开始,受天气逐渐转好、开学季以及成都车展新车集中上市等因素的刺激,很多车企的销量会出现小幅度上扬,并在之后的“金九银十”进一步回暖,销量继续走高。目前来看,长安汽车的表现符合这一趋势。接下来,随着第二代逸动XT、新款CS55、CS55蓝动版、CS75 PHEV、全新逸动EV等多款车型的陆续上市,长安汽车过去几个月的低迷销售态势有望得到改观。

其他车型方面,同比实现正增长的还有广汽传祺、奇瑞汽车、比亚迪、一汽轿车、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和华泰汽车,其中北汽新能源增幅最高达到102.0%,其自6月退出自主TOP15后在8月重返榜单。此外,众泰汽车、东风小康、东风柳汽、北京汽车等企业表现欠佳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其中东风柳汽跌幅仍然为最高达到50.0%。

合资车企:广汽丰田增幅居榜首长安福特跌幅过半

从合资乘用车企销量TOP15来看,和上个月相比,本月同比下滑的企业由九家减至七家,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由7月2.6%、7.7%、40.0%的同比负增长回归正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0%、8.4%、34.0%,广汽本田继7月同比增幅0.6%后,8月以3.5%的降幅进入负增长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韩系车方面,东风悦达起亚8月同比降幅由上月的5.0%跌至13%。北京现代销量自7月腰斩后8月回归正常水平,售出新车71,006辆,环比增幅达到136.54%,较去年同期涨幅达到34.0%。据了解,终端给予大幅优惠是北京现代销量回暖的主要原因。据相关数据分析,现代旗下主力车型领动近一个月全国最低成交价为7.39万,新车最高现金优惠2.92万元,新车最大折扣达到7.17折。虽然下调的价格吸引到不少国内消费者,但终端优惠幅度过大会影响北京现代的品牌溢价能力,对以后提高定价也会造成一定的难度。目前北京现代1-8月累计销量达到481,122辆,仅完成全年95万销售目标的50.64%,以此进度想重返百万销量行列难度不小。

与德系合资车企全面同比增长不同,美系合资车企的长安福特成为榜单中跌幅最大的企业,其8月销量23,93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过半达到65.8%。长安福特今年市场表现不甚乐观,从3月份开始销量持续走低,到刚刚过去的8月份,单月销量已不足年初的一半。分析原因,产品周期长、车型更新缓慢、产品线老化、缺乏拳头产品是导致长安福特销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因此长安福特已经确认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新一轮产品计划,率先推出的两款车型有望是之前大力宣传的国产新一代福克斯和锐界。不过,在长安福特2018年销量已经整体“崩盘”的情况下,想要凭借两款新车型来扭转颓势,目前来看并非易事。

日系品牌中,除了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外,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同比增幅分别由上月的6.6%、23.2增加到6.9%、47.1%。广汽丰田全新第八代凯美瑞自今年初上市后表现出众供不应求,8月售出新车15,475辆,同比增幅高达137.1%。第八代凯美瑞双擎8月销量达到2,572辆,同比增长10倍,都推动了广汽丰田整体销量的增长。广汽本田成为日系销量中唯一“由正转负”的品牌,从上月0.6%增幅转为3.5%降幅。8月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销量下滑主要受“机油门”引发大规模召回影响,其中广汽本田冠道8月销量降幅高达50%。下半年本田官方计划还将推出至少3款新车,将对广汽本田的销量有所提振,助力年度销量目标的达成。

距离年终大考还有最后四个月,进入“金九银十”季,车企们接下来将有怎样的表现,能否按计划实现目标?具体如何,盖世汽车后续会持续报道,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