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遭遇系列监管风暴 公司面临信任危机
2018-08-29 08:49:5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27日,浙江乐清市人民检察院对“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钟元,以涉嫌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依法批准逮捕。
尽管滴滴公司宣布关闭了顺风车业务,但是滴滴公司管理的缺陷和漏洞,却是不争的事实。沸沸扬扬的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失衡的网约车市场。连日来,广州市、深圳市、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重庆市相关部门均约谈了滴滴公司。
监管层的态度不可谓不严厉。其中,广州市将暂停顺风车业务,并按要求立刻进行全面整改。深圳市要求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全面整改工作,否则,将对其采取联合惩戒、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公司未按照规定向政府部门传输报备顺风车数据,也未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驾驶员背景核查工作。持续累积的问题,也让整个行业站上了风口浪尖。不过,首汽约车在近日加大了充值优惠力度,美团打车也在持续向上海用户发放优惠券。
不管这些竞争中的措施,能否从滴滴手中分得一些市场份额,网约车行业都将面临变局。重资本、粗管理的模式,在下一个阶段的竞争中必然会被颠覆。
一名不愿具名的出行领域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家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但要想解决网约车系统层面改造的问题,在国内民间诉讼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只能由政府出面,立法与时俱进,执法一视同仁,以公权威慑力直接推动企业付出必备的合规成本。
顺风车停摆
从8月27日起,滴滴出行在全国范围内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另外,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方面表示,出于安全考虑,高德地图已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这距离其上线只有短短五个月。
此前,高德地图依靠导航的用户基数,在全国少数几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该业务对车主不收任何服务费用,一举打破了滴滴的商业模式,也吸引了不少用户。
无独有偶,嘀嗒出行也关停了夜间顺风车业务,晚上11点至早晨5点停止下单。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体验发现,嘀嗒出行的社交属性更加突出,必须填写性别、昵称才能注册下单,在用户的个人主页里,还有常出没地、年龄层、情感状态、我的范、个性签名等与社交应用如出一辙的选项。同时,主页里还设有“我的标签”一栏。
该公司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嘀嗒拼车用户总数超7000万,车主总数1200万,覆盖全国359个城市。此前,郑州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难事件发生后,嘀嗒已经下线了具有社交功能的“结伴频道”。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发现,在这个频道内,频繁出现涉黄交友信息。
经历了资本繁荣后,曾经将“环保”作为初心的共享经济行业,俨然已经变味。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涉及滴滴的股权投资招募书中说明,在2017年,滴滴顺风车每日订单量为50万单,累计分享的座位数超过10.5亿次,提成比例为10%。嘀嗒顺风车每单则只收取1元的服务费。
显然,经历这次风波后,无论是滴滴还是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都将遭遇重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楠认为,“顺风车”市场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主要是乘客不了解司机资质,司机不了解乘客信用的问题,这是任何叫车平台都无法解决的痼疾,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够担负得起司机个人的“道德危机”。在没有网络叫车平台之前,“顺风车”的搭乘仅限于好友与熟人之间,有其内在原因。
因此,他认为暂时关闭业务是合理的。“顺风车”事件中,滴滴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在于监管的漏洞和对投诉的不作为,更严重的是错误地设计了“顺风车”这个畸形的产品。事实上,其运营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驾乘双方在资质和信用上的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以及能否对驾乘双方建立有效的成本约束。
行业竞争加剧
目前来看,虽然滴滴顺风车并不是滴滴出行盈利的来源,但是公司面临的信任危机和品牌形象,短期内或很难修复。
此外,滴滴还面临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据了解,滴滴快车对司机端的抽成高达30%,而美团打车的抽成仅8%。不过,由于进入市场较晚,美团打车现在覆盖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在拿到杭州、成都、温州等城市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后,预计也会陆续上线网约车业务。
一度只有顺风车单项业务的嘀嗒出行,也甩掉了过去“嘀嗒拼车”的名字,改为“嘀嗒出行”,并加大补贴推广出租车业务。上海市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滴滴出租车屏蔽了目的地,很多司机属于“盲接”。“看不到目的地,所以都不想接单。再说了,好一点的路线,比如跑机场、高铁站这种长途车,它都不分发给我们,其实是为了引导用户用快车和专车。嘀嗒对出租车的政策,就比较友好。”
在快车和出租车领域均面临新的竞争时,滴滴也在加速发展专车业务。在郑州空姐遇害案件后,滴滴专车正式启用“礼橙专车”为新的品牌名称,除了滴滴主APP入口之外,礼橙专车还开发了独立APP。
面向中高端用户的专车业务,不仅能获得更高利润,也能拉开差异化。以神州专车为例,该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专车服务收入约56.7亿元,成本约为49.5亿元,毛利率为14.4%。
增速或急刹车
经历了滴滴顺风车风波后,行业形成的共识是,未来的平台将要承担更多责任。与责任并行的背后,是平台治理的强化,提高司机准入门槛、控制订单量成为必然。
一直以来,网约车平台均表示,乘客对司机的评分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分数过低会影响派单和补贴。但是,在合格网约车司机运力缺乏的情况下,滴滴弱化了监督机制。多名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在面临投诉时,滴滴客服很大程度上都偏向了司机,以至于乘客的权利被忽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归根结底,在各路资本加持下,对于业绩和订单数的渴求,弱化了这套监督机制。不少外地司机也利用顺风车注册简单的特点,继续在机场、车站从事非法运营工作。一名外地司机曾经在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质疑时直言,即使被交警抓住受罚,费用也由滴滴处理。“你想想看我一个月能跑多少订单,滴滴交这个罚款最后都能赚回来。”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滴滴官方相关人士的证实。前述投资人认为,滴滴完全有能力处理顺风车乃至网约车领域的很多隐患,之所以不做,只是考虑到成本而已。这也是三个月前的空姐案后,滴滴执行所谓整改但又私下放松尺度的根本原因。另外,平台模式实际上就如同马云早前讲过的那样,不能只收保护费不维持治安,也不能借此推卸责任。
28日晚,在舆论压力下,滴滴出行再度致歉,落款是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在致歉信中,滴滴提出了四方面具体行动,第一条是将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同时,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或许有些姗姗来迟,但是滴滴总算是给了公众一个交代。程维曾说,“滴滴是一辆250迈高速行驶的汽车,在路况异常复杂的路上,还有人来撞你。任何一个细节操作的失误,任何一个弯道甚至一块石头,都很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如今看来,这辆超速的汽车,最终也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慢下来,是必然的选择。本报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