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变“危整形” 医疗美容市场野蛮生长
2018-02-02 09:38:30 来源:人民日报
河南郑州的90后小赵呼吸不畅已经半年多了,而这种痛苦源自一场鼻梁整形手术。“之前我鼻梁两侧特别宽,鼻头也大,不好看,想整得秀气挺拔点。”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微调”一下。去年6月,她找到当地一家广告多、名气大的民营整形机构,花费6万元做了手术。“没想到现在鼻子却不通气了!”
小赵为此多次前往那家民营整形机构交涉。“开始说是处于恢复期,鼻塞很快就会好。后来鼻腔内不时出血,他们又说是息肉增生。我质问现在鼻孔一大一小怎么办,他们提议给我做修复,可谁还敢继续找他们动刀子?”小赵发现,被这家机构坑惨的不止她一人,“听说,这儿的医生没有医师资格证。”
上海的小张20岁出头,一直想要一对双眼皮。去年3月,他找到上海某医院割双眼皮,术后竟导致双眼眼睑闭合不全,引发的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令他备受折磨。“主刀医生对我避而不见,医院工作人员说,我签了手术同意书就得承担后果。我要求拿到相关文件复印件,对方也不肯给。”
吉林长春的何女士,去年2月经朋友推荐,找到当地某美容医院做双眼皮加开眼角手术。她特意加了500元,请“整形专家”主刀,整场手术共花费近万元。然而所谓“专家”并没有让她变得更美,“两边的双眼皮,一只7毫米宽,另一只9毫米宽。他们广告上说能精确到0.01毫米,现在两只眼睛大小不一样,而且右眼连睁开都费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医疗美容安全信用峰会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产业增速超过40%,服务总量超过1000万例,超越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医美第二大国。业内预计,到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在诸多医疗美容服务中,割双眼皮、隆鼻、丰唇、注射美白针、瘦脸针等微创整形项目,以其成本低、改观大、痛苦相对较小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爱美之人,但像上述几位遭受伤害的消费者也不少。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在医疗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诉中,涉及质量问题的占比增长6%,一些消费者美容不成反毁容;2016年,美容美发类投诉仍高居服务类投诉量前十,其中医疗美容约占16.4%;2017年前三季度,医疗美容在美容美发类投诉中的占比超过了17%。
火了美容“小作坊”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爱美,又逢寒假到来、春节将至,不少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微整形。我劝大家还是要理性,不必都奔着明星脸、网红脸、高鼻梁和尖下巴整,毕竟手术和注射都有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盲目、冲动爱美是造成消费者整容“踩雷”的重要原因。
冲动爱美者抱持何种心理?
湖南长沙的姜女士在一家网络公司当主播,看到圈子里很多人做微整形,去年她也体验了一把。“我打了瘦脸针,打完后脸真的变小了!”她找的是一家知名民营美容机构,在当地开了几家连锁店。“他们有明星代言,广告投放力度大,看着挺有实力、挺可靠的。”
打瘦脸针不便宜,一针进口肉毒素打进腮帮子,就花了姜女士2800元。店家告诉她,要想保持住脸形,得持续打三针,半年一次。姜女士咬咬牙,索性做了个“永久瘦脸”。
针打完后,姜女士感觉脸颊两侧酸酸的,连鸡脆骨都咬不动。“难道有副作用?不会肌无力吧?”她有些担心,但医生告诉她,完全没有副作用。不过,距离第一针打完快一年了,她吃硬的东西仍然有些费劲。她还听说,有人打针后脸部僵硬,“笑起来都是歪的。”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