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隐形债务规模难估计 部分已超“明债”
2018-01-29 14:08: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8”上发表演讲指出,2018年的中国经济要做实、做优,而非“人为做高”,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债务“明债”尚属可控,隐形债务规模难以估计,有些地方已超过“明债”,风险因素积累并显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月华摄
刘世锦指出,从国际经验看,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转折过程中都不同形态地出现了比较大的金融风险冲击,有些甚至发生了金融危机。从中国实际看,中国经济转入中速平台后,吸收、化解、后推财政金融风险的能力和空间大为收缩。十九大提出,防范化解风险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债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对于如何处置地方债,刘世锦给出了应对方案。一是稳杠杆,不能加大风险隐患;二是软着陆,防止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三是下决心解决政府、国企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坚持中央政府不救助,地方政府可通过售卖资产、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还债;四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速度观,按可用、可融的资金规模决定建设规模,量力而行;五是更多地把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而非以前主要投入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于经济走势,刘世锦判断,2018年上半年总需求可能出现季节性回升,如果去杠杆、防风险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难以为继,下半年将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出口、存货、生产性投资可能有不同程度回升,形成对冲。中国经济逐步进入终端需求趋稳,存货、生产性投资等成为波动主因,即大L型下边加小W型波动的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动能转换、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的增长阶段。
他测算,今后三年,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有所回落,但是每年GDP增长6.3%,就可以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世锦强调,2018年的中国经济应当通过降风险、挤泡沫、增动能、稳效益,提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中降风险是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部分企业过高杠杆率;挤泡沫是指挤掉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增动能是指增强指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能;稳效益是推进各个行业形成正常盈利能力。(记者 李月华)
相关阅读
- (2020-10-09)双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
- (2020-10-09)“一票难求”重现 旅游市场加快恢复
- (2020-09-27)中国自贸试验区在4个直辖市均有“落子”
- (2020-09-27)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 8月末跌破10万亿元
- (2020-09-2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超15%
- (2020-09-25)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稳步提升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